日前,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专业本科毕业生赵弈博在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泰山茶溪谷完成了“旺苍县茶叶产业发展情况”毕业汇报,此时的他终于松了一口气。
“我的家乡我建设,作为一名农业高校的学生,希望能够为家乡高产高效的特色茶产业发展出一份力。”赵弈博在大学四年里利用寒暑假时间,全面调研了家乡旺苍县茶叶产业发展情况和出口贸易情况,并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趋势,在毕业汇报现场提出了“三茶融合、三品融合、三色融合、三导融合”的营销方案。
这是2024届山农学子茶产业课题研究毕业汇报会的现场。山东农业大学6个学院8个专业的11名2024届本科毕业生在这里结合自己的毕业论文,从各自的专业角度,针对茶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围绕茶树种植管理、茶园新型肥料研发、茶叶病虫草害防治、优质茶叶加工以及茶叶包装、销售全产业链等角度,提出解决方案,助力我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产区的毕业汇报模式,正是山东农业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个缩影。今年起,山东农大创新“产区选题—产区实施—产区汇报”的毕业论文设计和考核模式,通过鼓励学生提交毕业论文和毕业汇报两份毕业答卷,练就兴农本领,厚植爱农情怀。
这次汇报会,台下观摩和提问的观众,不仅有山东农业大学相关领导和毕业汇报指导教师,还有茶企负责人和附近种茶的茶农。
“围绕‘茶’全产业链的调查研究,把传统课堂延伸到室外,定位到产业,让同学们在生产实践中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增加专业认可度,提升专业自豪感,这就是我们教育教学改革最生动的实践。”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副教授陈珍珍全程参与指导,感触颇深。“此次毕业汇报让我见到了不同专业的优秀学生,也见证了农大学术型人才培养的成效。长期以来,农大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强农兴农为己任,围绕优势和特色产业,在生产一线培养学生,把耕读教育、思政教育、劳动教育和传统教育结合在一起,让同学们深刻感受‘三农’变化、感受乡村振兴的巨大成效。”
此外,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山东农业大学积极搭建师生服务基层综合平台,建立乡村振兴驿站。在驿站里,学生们不仅可以进行农业技术的试验和推广,还可以参与到乡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去。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我们不仅加深了对农业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深化了‘三农’情怀教育,驿站为乡村带来了新的技术和理念,也为我们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秦红菲介绍,他做的“立体茶鲜叶摊晾装置的设计与研究”项目,大大提升了他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目前,依托产区进行的毕业汇报正在全校20个学院中有序推进。“农业的发展和乡村的振兴,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农业人才队伍,我们鼓励青年学生到生产一线‘自找苦吃’,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围绕产业去实践、做科研,目的就是将农业高校立德树人软目标变为教育教学硬指标,将课堂学习纯理论变为强农兴农真本领,以产业链布局教育链,实现创新链、人才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山东农业大学校长冷畅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