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初,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院)2022年应届毕业生郭训雨接到了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录取通知。“多亏在大三时学院老师带我们到华澳大地天驰牧业实习,让我在面试时更有底气。”郭训雨感激地说。
郭训雨所说的实习正是山东农大实践教学中的重要“一环”。近年来,该校瞄准乡村振兴和新农科建设对人才需求,与企业携手实现产教融合,让动物生产类学生在“真刀实枪”实践中增才干、长本领,在考研或找工作时备受青睐,毕业生正式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生产实训练就过硬技能
“企业为我们每个人都安排实习导师,一对一教我们做日常工作,还让我们从实验室到车间轮岗,也在反复操作中学会很多实用技术。”
“在劳动中深刻认识到大学里不单单要学好专业知识,更应该培养学习、思考、创新的能力,将来才能更好地发现、分析、解决生产问题。”
……
山东农大动科学院2019级190余名学生从山东绿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顶岗实习归来后,纷纷写下自己的收获。
对此,山东农大党委书记徐剑波十分欣慰:“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产业振兴,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近年来,学校致力于培育优秀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搭建实习实践平台,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成长成才。”
动科学院更是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了实践学期,并与60余家行业优秀企业携手打造“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共同体,在每年6月份到8月份把学生送到行业企业生产一线,让他们“真刀实枪”实地操练。
“校企合作既克服校内缺乏现代化的生产实践条件,导致实践环节与产业现状脱节的难题,又能让学生熟练掌握现代经营管理、数字农业与智能装备和现代生物技术等方面的技能,实现人才培养的教育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无缝衔接。”山东农大副校长、动科学院院长林海教授说。
如今,“联姻”企业也成了学生创新创业实战“根据地”。“我们参加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动物科学专业技能大赛时,到山东益生种畜禽股份有限公司实地练习,比赛时心中有数、手上不慌,最终拿到了特等奖。”2021届毕业生焦宪悦现已成为清华大学直博生。
近年来,动科学院70%以上的学生都参与过校企合作的创新训练项目,45%以上的学生参加各类大学生竞赛,获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大赛、创业大赛奖励30余项。
校企共建课让生产“走进”教学
在山东农大,有很多学生对林海教授负责的《动物科学进展》课程连连称赞。“课上校内、校外老师分别从不同角度讲专业前景、行业现状、人才需求,还有行业新理念、新产品、新技术等,校外老师还和我们畅谈他们在行业内摸爬滚打积累的经验,觉得特别有趣、特别开阔眼界,太宝贵了。”动物科学专业2018级学生曹熙康和很多上过这门课的学生都觉得受益匪浅。
校外老师都是行业优秀企业的负责人。他们每年受邀来山东农大,和校内老师同讲一堂课。
“为了让生产走进课堂,我们设置了校企共建课程,使课堂讲授内容与生产‘零距离’紧密结合,让理论讲授与生产实际永不脱节。学生足不出户就学到现代化的经营理念、先进技术等,还能足不出户和行业大咖面对面交流,可谓一举多得。”山东农大动科学院党委书记朱宝库告诉记者。
对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家禽病毒性传染病疫苗的生产应用虚拟仿真实验》也是弥足珍贵的校企合作课程。据课程负责人姜世金教授介绍,在实验教学、实习实训及生物制品企业技术培训时,由于病毒操作具有高危险性、疫苗制备过程耗时太长等原因,学生不能全程实地操作,为此动科学院联合滨州沃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开发了虚拟仿真实验课。
“课程全称模拟公司生产情形,设立场景式实验和案例式实验教学,融合现实、现场和虚拟教学场景,包括孵化场鸡胚的孵化过程、实验室病毒的接种培养和收获过程、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的制备过程、疫苗的检验过程以及疫苗的免疫方法等,让学生在线上模拟操作,可以自主学习、师生实时互动。”姜世金说。
去年,该课程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目前,在山西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6所省内外高校中,每年至少4000名学生成为这门虚拟仿真课程的“追随者”。
近几年,有的企业还出资把先进设备、经营理念等“搬”进山东农大,共建实践教学实体。心仪(泰安)动物医院就是其中一个。在这里,每天有山东农大的专业教师坐诊给动物看病,而学生也能上实践课,观摩实际病例的处理,甚至在老师指导下给动物看病、做手术。
共建实体班级可持续育人
为将校企合作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一直以来,山东农大各学院都在摸索不同的校企合作形式,打造产教深度融合协同育人的可持续模式。
作为山东农大成立校企合作班的首个“吃螃蟹者”,2015年以来,动科学院先后与39家国内优秀畜牧企业合作签订协议成立了82个校企合作班,覆盖了学院所有班级,形成了成熟的校企联合育人模式。
前不久,大连三仪集团副董事长江庆国来到山东农大,与该公司的校企合作班2019级动物药学1班学生围坐在一起,畅谈企业文化、发展理念等,并结合自己的学习、工作经历与体会讲述企业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做法等,鼓励他们“要树立远大目标,在美好的大学时光里多读书,不断提升自身奉献精神、创新能力”。
和江庆国一样,每个学期校企合作班的企业班主任多次到学校,和辅导员、班主任一起深入学生中间和他们促膝交谈。假期里,校内外班主任还带着班里学生到公司参观。
“校外班主任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榜样,在交流中,我深深感受到他们的家国情怀、担当精神、创新做法,内心很受触动,也使我们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学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2018级艾美科健校企合作班班长张志杰和他的同学们觉得收获颇多,也更有信心将来能更好地融入企业和社会。
如今,在“产教融合”协同体系育人模式下,动科学院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有目共睹,进入用人单位后很快就成为主力军。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禾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等近50家学生深造高校、科研院所及用人单位对动科学院毕业生给予高度评价:“学生专业基本功扎实,动手能力强,创新能力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