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四届全国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大学生实践技能竞赛顺利举行。我校资源与环境学院2支团队从248支队伍中脱颖而出,分别斩获特等奖和一等奖,刷新了我校参赛以来的最好成绩!
据悉,本次大赛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评议组主办,以“农资技能培育卓越人才,绿色低碳推进乡村振兴”为主题,旨在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模式,引导学生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培育“精于一技、专于一业”的农业资源与环境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决赛评审由来自各农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的21位专业评委组成,根据选手比赛实操和汇报答辩表现给予综合评判。
项目简介
特等奖
项目名称:吃上套餐肥,韭菜味更香--基于鲁西北日光温室韭菜地连作障碍土壤增碳改良
推荐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团队成员:李涵、郑方婷、康梦蕾
指导教师:崔秀敏、刘之广
项目介绍:
韭菜是中国人独爱的蔬菜,为了追求持续高产,鲁西北部分地区生产中菜农习惯大量偏施化肥,几乎不施有机肥。长期单一的肥源供应导致土壤有机质逐年减少,根结线虫、韭蛆、板结等问题日渐凸显。伴随着各种杀虫剂的投入,不仅生产成本增加,而且存在严重的健康风险。基于碳储量和精准施肥,通过“增碳改土”+“智能缓释”+“生物治虫”等措施,实现韭菜生产的提质增效、绿色环保、有机可持续发展。主要材料是腐熟稻壳+腐植酸智能生物基包膜缓控释肥(N-P₂O₅-K₂O由15:15:15改为20:6:14)。
一等奖
项目名称:泰安地区番茄老旧设施土壤障碍因子分析及改良方案
团队成员:李佳阳、孙哲、于子竣
指导教师:崔秀敏、刘真真
团队以测定土壤的理化性质和数据结果为依据推断土壤来源地与种植功能,针对土壤表现出的障碍因子,结合所在种植区存在的盲目过量等不合理施肥导致土壤理化性质恶化与面源污染风险的上升等问题,契合赛道主题制定测土配方与化肥减量绿色生产方案。选用新型包膜控释肥取代传统肥料因地制宜设计施肥方案,旨在减少当地施肥成本的同时提升经济与生态效益,助力为化肥减量、低碳增效、绿色生产提供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