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团队
团队总体情况
本团队现有专职教师1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8人。依托山东省高校“食品加工技术与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该团队长期致力于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新型功能材料的制备与样品前处理技术、食品安全高灵敏快速检测技术、食品加工过程质量控制、食品加工过程中有害物干预控制研究、食品包装材料中有害物迁移与控制等研究工作,先后主持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山东省自然基金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40余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165篇。
团队学科带头人及学术骨干简介
吴永宁,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技术总师,卫生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重点实验室主任,WHO食品污染监测合作中心(中国)主任,山东农业大学泰山学者特聘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食品化学与污染监控,多次参加并组织国内实验室参加二噁英等国际比对以优秀成绩通过,使我国食品重要有机污染物的痕量与超痕量检测获得国际认可,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从筛选、定量到确证的一套国家标准。特别是利用暴露评估研究,制定了食品污染和真菌毒素限量及其配套检验方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并牵头制定大米无机砷限量国际食品法典标准。200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年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2010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1年获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物奖(公共卫生),2012年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学家等多种奖项。主编专著8部,发表SCI论文百余篇,h指数30。
王明林,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理化分析测试学会副理事长,山东省色谱学会常务理事,《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编委,山东省食品安全分析与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目前主要从事食品质量与安全及食品成分分析等研究工作,近年来先后主持参加国家公益性行业(国家质检总局)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3项、省部级项目5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7项。在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Food Chemistry、色谱等杂志发表论文50余篇,参编《谷物品质分析》(科学出版社)等教材4部。
徐志祥,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泰安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近年来承担完成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国家自然基金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6项,现主持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科研项目5项。先后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86篇,其中在《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Food Chemistry》等本领域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26篇,一区影响因子9.0以上TOP期刊论文24篇,1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授权“一种超灵敏检测磺胺噻唑的电化学传感器及其方法”国家发明专利22项;主编“十四五”规划教材1部,副主编“十三五”规划教材2部。“果蔬中有机磷农药残留新型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等研究成果先后获得2018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6年度山东省高等学校科学奖二等奖等科技奖励9项。
吴澎,女,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食文化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内多个专业学会理事及会员,山东农业大学“1512”第三层次人才。多个国际国内核心期刊特邀编辑和审稿专家。多个行业协会副会长。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夏威夷大学访问学者,英国皇家农业大学、切斯特大学访问学者。先后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中外专业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全国高等教育规划教材19部,其中《中国饮食文化》一书获全国化学工业部教材类二等奖,《食品标准与法规》获山东省软科学科技成果二等奖及全国化学工业部教材类二等奖。近年来主持国家、省部级课题6项,申请发明专利4项。主讲的《中国饮食文化》课程获国家级一流课程,省级一流课程,全国生态文明信息化教学成果一等奖,山东省高等学校课程联盟优秀共享课程一等奖,智慧树网通识课人气课程、教学名师奖、十万金课奖。
徐龙华,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省高等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青创团队学术带头人,山东农业大学杰出青年人才。承担《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食品安全科学》、《食品安全风险与评估》等本硕课程教学,从事快速样品前处理技术和高灵敏食品安全分析检测方法研究。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人才引育计划、山东农业大学杰出青年人才培养计划等项目,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以第一/通讯作者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等高水平国际刊物发表SCI论文10余篇,以第一发明人获授权国家技术发明专利6项。
王永丽,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后,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会员。主要从事畜产品加工与质量控制、畜产品危害物检测与控制技术、农副产品农残快速检测技术开发及应用、纳米材料制备及抑菌保鲜包装等方面的科研工作。指导国家级及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各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校青年科技创新基金、横向课题各1项。先后以首位或通讯作者在Food Funct., Food Chem., FSHW, J. Food Sci.,LWT-Food Sci. Technol., J. Food Sci. Technol.等期刊发表SCI论文9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5.0I区TOP论文4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
连玉晶,博士,讲师。主要承担《食品分析技术》、《仪器分析》的教学任务。研究方向为样品的前处理理论与方法。目前主要从事食品基质中农、兽药残留分析检测以及净化材料的制备及应用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参与了多项农、兽药残留国家标准及的制定;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参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发表SCI收录的科研论文1篇。
孙玉奉,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承担《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等课程教学工作,主要从事新型纳米材料的设计与合成、结构分析以及电化学分析方法等食品安全检测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先后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公益类科技攻关”“农产品中痕量农兽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主要食品全产业链品质质量控制关键技术开发研究”等项目。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Sensors and Actuators B-Chemical》、《Food Chemistry》等高水平期刊发表SCI论文9篇,累计影响因子76.310,其中一区TOP期刊8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件,获得山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王芹志,工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专业,研究方向包括了纳米传感器的设计制备;食品或农产品危害因子分析与快速检测。主持或参与高校人才引进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组部人才计划项目、省部级科研基金多项。近四年,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中科院1区Top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Analytica Chimica Acta和Talanta等发表多篇学术论文,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都晗,女,1993年生,工学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食源性致病菌荧光信号放大检测技术建立及应用,新型纳米材料的设计与合成,蔬菜病害的检测与预防。近四年在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Sensors and Actuators B-chemica等期刊发表研究论文9篇,申请发明专利4项。
承担主要科研项目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来源 | 主持人 | 经费 (万元) |
| 主要食品全产业链品质质量控制关键技术开发研究/食品接触材料品质质量控制技术 |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 徐志祥 | 91.8 |
| 特色高值农产品新型甄别检测关键技术研究 |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 王明林 | 23 |
| 危害物高分辨质谱全谱识别技术与多级质谱数据库构建 |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 徐龙华 | 47 |
| 基于量子点标记有机磷农药多残留仿生免疫分析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徐志祥 | 86 |
| 农药多残留仿生吸附检测方法及机理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徐志祥 | 65 |
| 亲水性分子印迹膜仿生免疫吸附检测食品中痕量丙烯酰胺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徐志祥 | 35 |
| 基于肌原纤维蛋白氧化体系的多酚抑制亚硝胺形成机理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王永丽 | 27 |
| 磁温双响应型碳点印迹荧光传感体系构建及对双酚A可控分子识别传感机理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徐龙华 | 24 |
| 有机磷农药新型检测技术应用与示范 | 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 徐志祥 | 60 |
| 科技支撑乡村产业振兴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 | 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 徐志祥 | 415 |
| 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创新团队 | 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人才引育计划项目 | 徐龙华 | 200 |
| 不同加热方式对豆浆理化、功能性质的影响及其关键生产技术的研究 | 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 | 吴澎 | 20 |
代表性成果
序号 | 成果名称 | 奖励级别 | 时间 |
| 世界常用1000多种农药兽药残留检测技术与37项国际国家标准研究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2008 |
| 果蔬中有机磷农药残留新型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 | 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2019 |
| 基于分子印迹技术的有害物质新型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 | 山东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 2016 |
| 畜产品中兽药多残留精准检测技术开发与应用 | 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二等奖 | 2018 |
| 《食品法律法规与标准》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出版物奖(教材奖)二等奖 | 2012 |
| 《食品标准与法规》 | 山东省软科学科技成果二等奖 | 2011 |
| 一种酶标记仿生免疫分析检测敌百虫和乙酰甲胺磷的方法 | 国家发明专利 | 2016 |
| 一种基于分子印迹-碳点荧光传感材料的制备方法 | 国家发明专利 | 2017 |
| 一种同时检测磺胺嘧啶和对乙酰氨基酚的电化学传感器及其检测方法 | 国家发明专利 | 2019 |
| 一种纳米酶标记仿生免疫分析检测磺胺嘧啶的方法 | 国家发明专利 | 2020 |
| 水质 氯代苯氧酸类除草剂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 | 环保部标准 | 2014 |
| 水质 酰胺类除草剂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 | 环保部标准 | 2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