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发酵与酿造工程团队
一、团队总体情况
本团队现有专职教师9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讲师1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6人;目前主要承担《酿造酒工艺学》、《葡萄酒鉴赏学》、《食品安全科学》、《软饮料工艺学》等本科生课程和《食品微生物研究进展》、《发酵酒风味化学》、《发酵工程研究进展》等研究生课程的教学任务。先后已承担完成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和企业委托课题66项;荣获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5项;发表论文220篇,其中SCI论文108篇,EI论文66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2项;成功转化浑浊小麦啤酒、苹果浓缩汁、山楂与生姜发酵酒、番茄起泡酒等多项食品加工技术。该团队先后荣获山东农业大学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基层党组织、五四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等荣誉,成员荣获校级优秀党务工作者、文明职工、五四岗位青年能手标兵等称号,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励20余项。
二、团队学科带头人及学术骨干简介
杜金华,女,发酵工程博士,二级教授,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美国Purdue University、加拿大University of Guelph、加拿大农业食品部Guelph食品研究中心访问学者,法国昂热高等农业专科学校(ESA)客座教授。讲授《酿造酒工艺学》、《食品微生物进展》等课程。研究方向为食品微生物与酿酒技术。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省部、市、横向等各级课题二十余项,其中部分科研成果转化,取得了可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作为首位获奖人员,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2010-1-1-1),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2008-2-3-1、2007-2-49-1)、青岛市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转化高新技术成果奖励资金一等奖一项(2004)、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多项。鉴定科技成果十余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二十余项。在Food microbiology、Food Hydrocolloids、Carbohydrate Polymers、J Ind Microbiol Biotechnol、LWT -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Journal of the Institute of Brewing、Journal of Food Scienc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中国农业科学、农业工程学报、食品与发酵工业等国内外专业杂志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编著专业书籍一部。
陈伟,女,汉族,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微生物学会会员。主讲本科生的《食品微生物学》、《饮料工艺学》、《食品微生物检验》、研究生的《现代食品微生物学》、《现代食品微生物实验技术》等课程。科研领域为发酵食品的开发与安全性评价,发酵食品发酵菌种的鉴定,有益微生物选育,食品微生物应用与安全控制等。主持十三五子课题、泰安市科技计划项目及省博士后基金,参与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等多项课题。在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s等发表论文40余篇,副主编全国通编教材。目前主要研究:功能性发酵食品研制、有益微生物选育及应用研究、功能食品与特需食品、功能微生物应用与有害微生物控制等。
朱传合,男,汉族,中共党员,1978年生,山东郓城人,发酵工程博士,教授,中比项目博士生导师,硕士导师,莱芜市产业领军人才。食品生物系支部书记、系主任,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点负责人。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酶制剂分会理事,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葡萄酒分会理事,国家一级酿酒师、品酒师,山东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主讲本科生《葡萄酒工艺学》、《酿造酒工艺学》、《食品安全科学》及研究生《食品微生物专题》、《食品发酵与酿造》等课程。长期从事食品深加工及生物利用技术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项目20余项。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30余篇,其中SCI、EI文章70余篇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主编、副主编教材8部,获得滨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改良传统制品12个、开发系列果酒56个、益生发酵产品15个、果蔬冻干或再造新型食品72个,相关研究成果在莱芜万邦食品有限公司、烟台瑞富德食品有限公司、江苏派乐滋食品有限公司等20余家企业应用,产生,2018年以来,实现产业新增产值6.28亿,利税达到8600万,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张锦丽,女,食品科学硕士,发酵工程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农学会农产品贮藏加工分会会员。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食品生物技术的教学和研究,主持省部级项目1项,国家博士后自主基金和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基金各1项,泰安市科技攻关项目1项,作为主要参加人参加科技部专项4项,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4项,农业厅专项2项,山东省教育厅项目1项,泰安市科技攻关项目1项,指导大学生创新项目多项。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三等奖1项。获授权专利3项,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8篇,副主编教材1部,参编著作4部。主讲《葡萄酒微生物学》、《食品工厂设计》、《葡萄酒工厂设计》、《白酒工艺学》、《啤酒工艺学》等课程,建立了包括食品科学、微生物、发酵工程、工厂设计、法规、市场学的立体学科体系,具备全方位指导食品生产与营销的能力。研究方向包括(1)食品添加剂的生物制造;(2)双向发酵法功能性食品的生物制造;(3)高档果酒、白酒酿造;(4)农产品综合加工利用。
金玉红,女,食品科学工学博士,生物学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加拿大圭尔夫大学访问学者,国家二级品酒师,山东省第三届葡萄酒黄酒果露酒鉴评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发酵与酿造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讲授《酿造酒工艺学》、《食品分析技术》、《葡萄酒鉴赏学》等课程。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博士后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山东省教育厅课题、泰安市发展计划等课题6项、横向课题2项。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Journal of Cereal Science、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中国粮油学报,食品工业科技等杂志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主编《果酒生产技术》一部。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山东省高校优秀成果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荣获“山东省轻工行业技术能手”、“山东农业大学青年岗位能手(标兵)”。主讲本科生在线通识课程《葡萄酒鉴赏学》,被评为共享通识人气课程。指导的本科生毕业论文曾获山东省优秀学位论文;指导的本科生创新创业项目获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国际赛道国家级铜奖,获第八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近几年主要科研成果浑浊小麦啤酒、生姜系列发酵酒、黑树莓发酵酒等,部分成果已成功转化投产。
郭萌萌,男,汉族,1985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主任,山东省科技特派员,山东省援疆智库专家,泰安市高层次人才,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团队骨干成员。目前主要从事粮食/果蔬发酵食品研发及其副产物综合利用、食品多糖资源开发与应用等研究。现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山东省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项目、潍坊市重点研发计划等科研课题7项;在Carbohydrate Polymers, Food Chemistry,LWT -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食品与发酵工业等期刊论文发表论文26篇,其中第一或通讯作者论文17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申请发明专利5项,应用推广科研成果技术6项;先后荣获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泰安市青年科技奖、山东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等多项奖励和荣誉。
李杰,女,中共党员,食品科学博士,作物学博士后。加拿大University of Guelph访问学者,国家级葡萄酒品酒师。主要从事食品发酵与酿造,多糖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特色水果酿酒技术与精深加工等方面的研究。主讲《食品工艺学》(发酵模块)、《食品分析实验》、《葡萄酒仪器分析》、《葡萄酒鉴赏》等本科生课程。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横向课题2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企业横向课题等数项;发表学术论文6篇,其中SCI收录4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指导本科生参加多项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大赛和创新创业大赛,并获得“银牌指导老师”、“优秀指导老师”等称号。
徐康,中共党员,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团队骨干成员,加拿大圭尔夫大学(University of Guelph)访问学者。主讲课程:《食品专业英语》、《食品法规与标准》。研究方向:果蔬中功能性成分的开发与应用。目前主持承担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项目。以第一/通讯作者在Carbohydrate Polymers、Food Chemistry等期刊发表论文10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参编十四五规划教材2部。
孟换美,女,汉族,1992年生,山东济宁人,工学博士,副教授,研究领域为功能性发酵食品、发酵食品与健康。主要研究方向涉及天然发酵产物分析,发酵代谢过程调控。主持天津市科研创新项目1项,荣获天津市国际药物化学会议二等奖,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参与宁夏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1项,参与山东省乡村振兴计划2项。在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s,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等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4篇。
三、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来源 | 主持人 | 经费(万元) |
1 | 小麦芽水溶性阿拉伯木聚糖分子结构特征及其在啤酒界面扩张特性中的作用机理(NO.31271927) | 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 | 杜金华 | 80 |
2 | 苹果浓缩清汁高效加工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NO.2013GB2C600261) | 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 | 杜金华 | 100 |
3 | 新型微生物肥料田间应用技术体系构建(NO.2017YFD020080)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 | 陈伟 | 100 |
4 | 山楂深加工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NO.S2014C600122) | 国家级星火计划重点项目 | 朱传合 | 60 |
5 | 小麦芽阿拉伯木聚糖的内源酶降解机理研究(NO.31301548) | 国家自然基金青年科学基金 | 金玉红 | 26 |
6 | 小麦芽水溶性阿拉伯木聚糖的分子溶解机制及其指纹图谱构建(NO.31701547) | 国家自然基金青年科学基金 | 郭萌萌 | 26 |
7 | 低值苹果、山楂酒精发酵蒸馏新产品及其食品关键题解决方案与推广示范 | 山东省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项目 | 杜金华 | 40 |
8 | 特色果品精深加工与资源高效利用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 山东省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项目 | 朱传合 | 20 |
9 | 山楂加工技术创新及新产品开发研究(NO. 2019GNC106023) | 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 | 朱传合 | 20 |
10 | 生姜发酵酒产业化关键技术与副产物综合利用(2017GNC10105) | 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 | 金玉红 | 26 |
11 | 小麦适度加工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示范(2019GNC106008) | 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 | 张锦丽 | 20 |
12 | 浑浊小麦啤酒中阿拉伯木聚糖结构特征解析及其对啤酒泡沫的作用机理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 | 李杰 | 14 |
四、主要科研成果(奖励、专利、标准等,除奖励外,最好是近5年科研成果)
序号 | 成果名称 | 奖励级别 | 时间 |
1 | “啤酒小麦”酿造啤酒的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 | 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 | 2010 |
2 | 无毒二氧化氯果蔬保鲜工艺研究 | 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 | 2008 |
3 | 制麦芽小麦品种筛选及其制麦特性研究 | 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 | 2007 |
4 | 小麦啤酒蛋白组分调控关键技术与产业化 | 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 | 2015 |
5 | 一种无糖番茄起泡酒及其制备方法 | 国家发明专利 | 2020 |
6 | 一种内肽酶活力测定新方法 | 国家发明专利 | 2020 |
7 | 一种山楂脆片的制备方法 | 国家发明专利 | 2020 |
8 | 一种生物法泡沫咖啡饮料的制备方法 | 国家发明专利 | 2019 |
9 | 一种低发酵度浑浊小麦干啤酒及其酿造方法 | 国家发明专利 | 2019 |
10 | 一种全麦芽浑浊啤酒的酿造方法 | 国家发明专利 | 2018 |
11 | 一种干型生姜发酵酒的酿造方法 | 国家发明专利 | 2018 |
12 | 一种麦香馒头及其制作方法 | 国家发明专利 | 2018 |
五、代表性论文、著作
序号 | 论文题目 | 期刊名称 | 作者 |
1 | Properties of pectin extracted from fermented and steeped hawthorn wine pomace: A comparison | Carbohydrate Polymers | 杜金华 等 |
2 | Pectic polysaccharides from hawthorn: Physicochemical and partial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 Food Hydrocolloids | 杜金华 等 |
3 | Conjugation between okra polysaccharide and lactoferrin and its inhibition effect on thermal aggregation of lactoferrin at neutral pH | LWT -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杜金华 等 |
4 | Okra polysaccharide: Effect on the texture and microstructure of set yoghurt as a new natural stabilizer.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 杜金华 等 |
5 | Effect of ultrasound on the properties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hawthorn pectin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 朱传合 等 |
6 | Effect of ultrasound pretreatment on enzymolysis and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corn starch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 朱传合 等 |
7 |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pectin from hawthorn wine pomace: A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extraction methods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 朱传合 等 |
8 | Characteristics of qacA/B-positive Staphylococcus aureus isolated from patients and a hospital environment in China | 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Chemotherapy | 陈伟 等 |
9 | Fine structure, physicochemical and antioxidant properties of LM-pectins from okra pods dried under different techniques. | Carbohydrate Polymers | 徐康 等 |
10 | Incorporation of wheat malt into a cookie recipe and its effect on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corresponding dough and cookies | LWT -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郭萌萌 等 |
11 | Content and molecular weight of water-extractable arabinoxylans in wheat malt and wheat malt-based wort with different kolbach indices | 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 | 郭萌萌 等 |
12 | Extrac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an endo-1,4-β-xylanase from wheat malt | Journal of Cereal Science | 金玉红 等 |